如今,電動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根據交警部門統計,目前柳州市的電動車保有量已超過40萬輛。車速快、車況差、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這些是電動車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中車況方面,尤以剎車性能差問題較為突出,由于缺乏安全和保養意識,不少電動車開得快卻剎不住,結果發生危險甚至釀成交通事故。那么,現在路面上跑的電動車剎車距離到底有多長?怎樣才算合格?對剎車應怎樣調整?昨日,記者聯合交警、車商做了一組針對性的測試。
單人組:長剎車距離70米!
昨日上午9時30分,在位于柳州市桂中大道延長線一段長約200米的道路上,交警用三角錐隔離出一段試驗路段,并在路旁放置了移動測速儀,記者在測速儀前方用黃色膠帶設置了一條剎車線。
記者事先向市民和車行征集了3輛電動車用于實驗,這些車重量均為50公斤左右,分別為1號黑色電動車(車齡2年)、2號粉紅色電動車(車行提供的新車)、3號大紅色電動車(車齡5年左右)。
首先進行的是單人組試驗,即一人駕車以大時速行駛,然后急剎車,檢測車輛的剎車性能和距離。
記者騎1號車出發,加速至35公里/小時通過剎車線后,抓緊前后剎車把,緊急剎車,車身搖晃并有前傾。待停穩后,經測量距離為12.1米,第二次測試的距離為11.7米。
2號新車,35公里/小時,通過剎車線剎車,一陣尖銳的剎車聲響過后,地上留下了一道長長的黑色剎車印。兩次實驗的剎車距離分別為9.7米和8.6米。
3號車,35公里/小時,過線后緊急剎車。不料滑稽的一幕發生了,盡管記者使盡了吃奶的力氣想把車子剎停,但是車子仍不顧一切向前沖,坐在車上幾乎感覺不到剎車的作用,車子一路往前沖了數十米才慢慢停下。經測量,剎車距離達到了70米!面對這樣的剎車“成績”,參與實驗的記者一臉無奈,在場的民警也不停地搖頭:“像這種車還開得嘛?”周圍群眾見狀都哄笑起來。
在這組測試中,這輛5年車齡的3號車表現令人堪憂,剎車系統幾乎不起作用,見到這樣的測試結果,這輛車的車主也撓頭表示,他平時是個馬大哈,剎車多是用“腳剎”的,即用腳踩地來剎停車子,平時速度慢,也沒覺得是個問題,看到測試結果,他表示,“回去得趕緊把剎車修一修”。而2號新車和1號車在剎車性能上也有差別,新車表現更好,剎車距離更短;而1號車的剎車距離要比新車多出兩至三米。
雙人組:剎車后晃動增大
根據《柳州市兩輪電動車登記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兩輪電動車在城市道路上駕駛時多只可搭載一名十二周歲以下兒童,搭載六周歲以下兒童應當使用固定坐椅。但是實際上,現在仍有不少市民用電動車搭載成年人,一些人甚至還用一輛車搭載三四個人,超載嚴重。那么用電動車搭人后,剎車性能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會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呢?記者決定對此進行測試。
雙人組同樣采用上述測試辦法,即一輛車上乘坐兩人進行測試。同時,記者還邀請了幾位騎電動車路過的市民參與測試??紤]到3號車的安全問題,我們放棄對該車進行雙人組測試。
市民李先生的電動車車型比較大,他搭載朋友從起點出發后加速行駛至38公里/小時后,過剎車線緊急剎車,車身晃動明顯增大,剎車時伴隨尖叫的剎車聲。待車停穩后測量數據為8.8米。第二次測試距離為8.7米。
記者發現,李的車之所以剎車距離較短,是因為該車采用了船式摩托車的腳剎裝置。不過,李先生也說,自己平時剎車多是用“點剎”的方式,不會一下剎死。在場的民警和車行維修師傅都表示這是一種正確的剎車方法。
隨后,記者也用試驗車進行測試,兩人的體重加起來約有140公斤。在這次測試中,由于載重比較大,車速提不起來,經過兩次測試,車速均在32公里/小時左右,剎車的距離分別為11米、11.4米。不過,在剎車時,明顯感覺到一種往前沖的壓力,同時前后輪剎死時,車子擺尾嚴重,若不是記者抓得穩,差點摔倒。
模擬雨天:
剎車距離加長易甩尾
柳州多雨,那么,在雨天行車使用剎車時又會是什么樣一種情況呢?由于昨日上午是陰天,無雨,記者與交警從附近居民家中借來水將實驗路面潑濕模擬降雨后的路況。
歐派車行的龔師傅主動要求駕駛2號車進行測試,車子以36公里/小時的速度沖過剎車線后,記者看到該車后輪被剎死后,車子仍向前滑了一段距離才停下來。經過測量,剎車距離比在干路面上多出了3米左右,龔師傅說,他感覺到車輛有搖擺甩尾的情況。
市民歐先生也參加了測試,他所駕駛的灰色電動車加速至37公里/小時后緊急剎車,和前面的測試情況一樣,車身在濕滑的路面搖搖晃晃地滑了一段距離,并在地面上留下了一道彎彎曲曲的剎車痕跡,經測量,兩次剎車的距離都超過了11米以上。
“雨天行駛要比干燥路面滑行距離要長,如果超載的話情況會更嚴重。”測速民警鄭何翔表示:不少事故就是因為車主無法正確判斷剎車距離而造成的。
為此,龔師傅建議市民騎車時,行駛速度應該控制在25公里/小時以內,如果遇見路況較差和雨天時則需要進一步降低車速,在剎車時千萬不要單獨剎一個方向,好是雙手抓住前后剎車。
提醒:
電動車不宜快
經過統計,本次測試次數達到14次,以電動車時速35公里/小時后剎車為例,平均剎車距離在11米左右。
“哈,現在知道了,不是他不讓,是他真的停不下來。”不少在現場圍觀的市民感嘆,原來電動車的剎車性能確實有點“搖”,平時在路上總是以為電動車比較容易剎車,結果發現不是這樣。另外電動車速度快,剎車距離會加大,非常危險,所以盡量不要開快車。
記者了解,由于電動車剎不住車而造成的刮蹭事故不在少數。參與測試的民警介紹,這就是為什么汽車在借道非機動車道時,一定要讓電動車的原因之一。
據交警介紹,電動車的剎車性能和效果,除了與車況有關外,還與路況有關,水泥路面摩擦系數大,剎車距離短;柏油路面其次,沙石路面差,因此,在不同的路面行駛時,特別需要注意控制速度和文明駕駛。另外,剎車距離還與天氣、載重、輪胎狀況、駕駛員水平、反應速度等多種因素有關。
竅門:
剎車有技巧
要定期保養
電動車的剎車問題容易被人忽視,那么電動車應該如何剎車,又該如何保養呢?記者采訪了有關業內人士。
“一般剎后輪會穩一些,剎前輪容易側翻。”據龔師傅介紹,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剎車裝置分兩種:一種是轂剎,一種是碟剎。轂剎是靠輪轂內的2個半月形的剎車片撐開使車輪停止;碟剎則是靠摩擦片與連在車輪上的剎車盤產生摩擦從而讓車停止。兩種裝置剎車效果各有千秋,現在不少電動車的前輪為碟剎,后輪為轂剎。
無論是碟剎還是轂剎,都應該調整到合適的狀態,特別是前輪,如果調得太緊,剎車時抱死,容易摔倒。反之,調得太松則起不到剎車作用。
歐派電動車柳州代理商毛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電動車容易損壞的基本是電機、電瓶及剎車裝置,市民對電機、電瓶會花大力氣去修理維護,但來保養和維護剎車裝置的少之又少。
龔師傅說,平時電動車的剎車裝置疏于維護,容易造成剎車銹死失效,特別是下雨天過后,剎車裝置滲入泥沙后會造成電動車剎車失靈,因此下雨天后好洗洗車。另外,電動車剎車的壽命一般是兩年,超過這個時間后,市民就應該到車行進行檢修和維護。